刀具產業結構失衡 需打破常規思路
我國目前年刀具銷售額為145億元,其中非標刀片所占比例不足25%.我們不僅需要有制造非標刀片的能力,還需要有將刀片應用到實際生產過程中的能力,這樣才能真正有扎實的理論和實踐基礎,才能擁有自己的知識產權
近年來,我國五金工具工業雖有不小發展,但遠落后于機床業的發展。據數據,我國目前年刀片銷售額為145億元,其中非標刀片所占比例不足25%,不僅與國際市場刀片產品結構相去甚遠,也不能滿足國內制造業對非標刀片日益增長的需求。
目前,非標刀片結構失衡就是生產的刀具與需求不對路。例如:用戶需要的非標刀片缺口很大,但高速鋼刀具卻生產過剩;現代制造業急需的高效刀具缺口很大,但低檔標準刀片卻生產過剩。國際模具及五金塑膠產業供應商協會秘書長認為,從機械制造業的技術發展趨勢來看,今后我國工廠中的高效數控機床的比重將逐年增加,高效先進刀具的需求量將隨之迅速增加,而傳統標準刀具的需要量將逐年減少。
非標刀片行業涵括了基體材質設計、涂層組織結構設計、非標刀片外觀結構設計、專用數字化技術開發等知識領域,任一學科理論、技術的更新換代都會隨之帶動整個非標刀片行業技術系統性變化調整。同樣在生產線上,與以上技術關聯的任一環節程序的細微缺失或浮動勢必影響刀具產品性能指標的穩定性。就刀片基體材料而言,成分在國內各家公司對應的牌號基本相同,硬度、密度、矯頑磁力等常規性能報告也基本一致,然而實際使用性能的反饋良莠不齊。要打破這種“形似神不似”的尷尬,亟待對刀片研發進行系統性夯實積累,對各環節相關性探索連接,層層相符、環環相扣,從而指導實際生產,確保產品的穩定性,找到“神形兼備”的關鍵。